【心臟病】日坐6至8小時早逝風險增13% 4大關鍵預防心臟病

心臟病為本港第三位致命疾病,本港現時有逾30萬名心臟病患者,僅僅2021年便有逾6,600名港人死於心臟病。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調查結果發現,近9成受訪者最少患三高的其中一高,即高血糖、高膽固醇或高血壓。三高是引發心臟病的高危因素,所以三高患者要特別留神! 心臟病和冠心病有何分別? 冠心病是最普遍的心臟病,因心臟病發而暴斃的人大多屬於冠心病患者。心臟病種類有很多,包括先天性心臟病、風濕性心臟病、心瓣性心臟病、原發心肌病及冠心病等。冠心病主要是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,因為脂肪逐漸堆積而導致血管變窄或完全阻塞。 做運動會誘發心臟病? 坊間謠傳說運動會誘發心臟病,但相反做運動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,運動可降近7成心血管疾病致命風險。 男性較易患上心臟病? 男性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比女性高1.6倍。主要是因為女性荷爾蒙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,所以20至49歲女性患心臟病的機會普遍較低。但女性在更年期後,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,女性患病的風險便與男性相若。 誰是心臟病高危者? 研究顯示,每天坐 6 到 8 小時的人早逝和心髒病的風險增加 12-13% ,因為血管較易堵塞。長期容易疲累、有家族病史、抽煙、喝酒也是高危人士。心血管病發作高危時間是早上 5 點-9 點,因清晨氣溫低,身體起床立刻接觸到冷空氣,導致血管壓力增加,容易造成中風及猝死。 心臟病高危因素 1. 家族病史: 家中的直系親屬,曾有猝死或心腦血管病史。 2. 腦血管疾病患者: 冠心病、心臟瓣膜病、心律不整及腦血管疾病患皆為高危險族群。 3. 具有數項高風險因素:…

春天養生手冊 | 3大常見過敏症【鼻敏感、氣管敏感、濕疹】

踏入春季,天氣開始回暖,但對不少患有過敏症人士卻是惡夢開始。春天百花盛開,空氣中瀰漫著致敏的花粉。潮濕天氣亦助長霉菌滋生,同時蛇蟲鼠蟻亦開始變得活躍,其中蟑螂和塵蟎也是常見的致敏源。以上致命原皆能引發鼻敏感和氣管敏感,令人噴嚏打不停。春天亦是濕疹高峰期,濕疹在潮濕季節特別容易復發。 為何有些人會容易過敏?有些人卻百毒不侵? 到處皆是致命原,但為何有些人卻不會患有過敏症?人體有保護性免疫反應系統,當外來物質如病毒侵入人體時,會產生抗體抵禦外內物質。當人體無法自動產生抗體,外來因素便有機會傷害到細胞、組織和器官,引發局部甚至全身性的過敏性反應,亦稱爲敏感。簡單來說,免疫系統較差便會容易患上過敏症。 3大常見過敏症 鼻敏感 香港人大約有25%是鼻敏感患者。 鼻敏感的主要原因是吸入致敏原,令鼻腔出現發炎反應。 徵狀與傷風感冒相似,包括打噴嚏、流鼻水、鼻塞和鼻子癢等。有時也會有眼睛敏感問題,包括眼痕、眼睛出現紅筋、流眼水、眼腫等。症狀會持續一段時間。 治療方法:避免接觸過敏原及使用鼻敏感噴劑;鼻敏感噴劑屬於消炎效力強和抗敏感的類固醇藥物,長期使用會令鼻膜血管收縮可能造成鼻膜變薄,引致容易流鼻血。 氣管敏感 氣溫驟降、溫差大及空氣污染等因素會刺激氣管,令氣管收縮及發炎,引起氣管敏感。 症狀包括咳嗽不止、呼吸不順(早晚尤其明顯)、氣喘、喉嚨痕、支氣管黏液過多或黏膜腫脹等。 治療方法:使用止咳藥、長效氣管擴張藥、或緊急用氣管擴張藥 預防或避免氣管敏感發作:從提升免疫力入手,早睡早起及飲食保持健康均衡。飲食方面,建議避免煎炸、肥膩、辛辣、冰凍、果酸含量高的水果、過甜的食物,以避免刺激喉嚨。勤加清洗和更換寢具,避免累積塵蟎和霉菌。避免接觸煙霧和香氛。 濕疹 香港有10至20%人士患有濕疹問題。濕疹患者因發炎導致角質脆弱,令皮膚表層容易脫落,變得乾燥。因為皮膚缺少保護功能,容易受外界物質(如化學物質、致敏原)刺激,形成皮膚過敏。 常見症狀包括患部起紅疹、紅腫發癢、起水泡,不慎抓破水泡還會流出液體。若皮膚長期處於濕疹的狀態,皮脂膜會因受損,而導致皮膚變得乾燥並出現皮膚增厚、脫皮等症狀。 誘發濕疹原因:外物刺激(如塵蟎、花粉、化學物質、黴菌等)、食物敏感、天氣變化、遺傳、免疫功能失調等。 治療方法:輕微症狀可嘗試服用止痕丸或冰敷等,以及使用潤膚膏和低致敏的護膚產品。若病情嚴重,可就醫並由醫生處方類固醇等消炎類藥品或抗生素。 預防濕疹: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、保持皮膚乾爽、塗抹乳液、溫和清潔皮膚、避免接觸致命原 以上有關疾病很多也是遺傳病相關,包括不同過敏症等。如果想知道自己有否先天疾病基因風險,可進行CircleDNA的基因測試,解鎖超過500項健康資訊。

【中風】7大中風先兆你要知!黃金3小時急救指南

中風是本港第四大「致命疾病殺手」,僅次於癌症、肺炎及心臟病。在2021年,腦中風在香港便奪去3,126人的生命,更可導致患者出現癱瘓、失去知覺、語言障礙、記憶力與思考能力受損,造成永久殘障或失去自理能力。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受到阻塞或爆裂,令養分和氧氣到達不到腦部,導致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,產生各種神經症狀。大家覺得中風是突發性疾病,但原來中風也有跡可尋!如想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,便要了解中風先兆及急救方法。 7大中風先兆你要知!切勿輕視頭痛 雖然很多患者在中風前都不會出現中風先兆,不過也有部分患者事前會出現「小中風」。小中風症狀與中風相似,但一般只維持約2至15分鐘。過往有研究發現,20至30%小中風患者日後會出現更嚴重的中風,其中5%於一周內出現,而約12%於三個月內出現。如果出現幾種症狀超過1星期,就要特別注意。 中風先兆和症狀 以下是7大中風先兆: 半邊身或面突然麻木:手腳或臉部突然疲乏無力,尤其是身體一側。突然舉步困難,覺得昏眩,失去平衡或協調感。 劇烈頭痛:不明原因持續性頭痛 語言出現障礙:口齒不清,突然嘴歪,不自控地流口水;無法表達自己 視力模糊:單眼或雙眼突然眼前一朦,看不清 理解能力出現障礙:喪失意識或正常判斷力,突然感到困惑;無法理解他人 吞嚥困難 大小便失禁 誰是中風高危者? 沒有出現小中風症狀也絕不能掉以輕心。如患有三高(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或糖尿病)或有肥胖問題,也要特別注意!因為三高會令血管內壁積聚脂肪,脂肪令血液凝結和血管收窄,導致血塊形成和血管堵塞。另外,如有中風的家族史、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也會提高中風風險。如想知道自己是否高危一族,可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,了解自己的基因是否屬於容易患上中風、高膽固醇及高血壓等。 中風高危因素 高血壓:收縮壓大於140以及舒張壓大於90 高膽固醇:高於240 體重過重 少運動:幾乎不運動 患有糖尿病 有吸煙習慣 患有心律不正 家族成員曾中風 60歲以上長者 若自己真的屬於中風高危者,可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,例如進行適當運動、減少進食肥膩食物及減輕體重等。 急性腦中風急救手冊…

【球王比利逝世】82歲球王比利患腸癌逝世 食燒味、常便秘及患有瘜肉屬腸癌高危一族

足球界傳奇人物巴西「球王」比利(Pele)於2022年12月30日不敵癌魔逝世。比利於2021年發現患有結腸癌,並已切除腫瘤。不幸地癌症擴散至肝和肺,導致多個器官衰竭而病逝,終年82歲。 結腸癌是大腸癌的一種,大腸包含著結腸、直腸和肛門。事實上,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。在2019年,香港便有5,556人患上腸癌,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.8%。做身體檢查時,大家常說要檢查是否有瘜肉,正正因為瘜肉是大腸癌的最大前兆! 為何瘜肉是腸癌前兆?腸癌是怎樣形成? 癌症是由於身體細胞生長失去控制,令這些細胞異常生長並形成惡性腫瘤,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造成損害。大腸黏膜層的良性組織異常地增生,便會形成大腸瘜肉。大多數大腸癌由細小的瘜肉開始。當累積長時間的基因突變,部份大腸瘜肉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,而整個過程可以沒有症狀且需時約 7 至 10 年。 瘜肉一般在45歲至50歲開始出現,因此45歲以上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,有助及早發現並將瘜肉切除,有效預防大腸癌。 沒有瘜肉便不用擔心腸癌嗎?腸癌常見症狀 排便情況是反應腸道健康的最佳指標。當排便習慣或大便有異常情況,應儘早就醫作詳細檢測。腸癌常見症狀: 排便習慣改變,例如便秘或大便變稀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持續性腹痛 (經常有胃氣痛、飽脹或胃抽筋的感覺) 排便不乾淨 體重無故下降 不明原因貧血 為何食紅肉和便秘會提升腸癌風險? 喜歡吃燒味及BBQ的人士要注意!進食過多含有大量動物脂肪的食物,或經常進食燒烤或加工肉類,都會令你更容易患上腸癌。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,每天攝取超過100克的紅肉(豬、羊、牛)或50克的加工肉品(午餐肉、臘味、煙肉、熱狗腸等)會增加17%罹患大腸癌的風險。加工肉品含有大量化學物質,而這些化學物質會經過你的胃部和腸道,最後到達肛門。若你排便受阻,化學物質更會留在體內更長時間。 另外,長期缺乏運動、吸煙、長期喝酒等也會增加腸癌風險。但仍然有 5 – 10% 的腸癌是屬於遺傳性,建議進行CircleDNA測試了解你有否有關的遺傳性因子,有助你及早採取適當的行動,讓你更有效預防腸癌。 如何預防腸癌? 預防癌症的首要任務是定期檢查,越早了解便能越早控制病情。其次是改善飲食習慣,以下是預防腸癌的小貼士。…

【地中海飲食】獲選全球最佳健康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的必學8大原則

歐美明星如Zoe Kravitz、Penelope Cruz、Jennifer Aniston以及本地IG女神倪晨曦也一致力捧地中海飲食。地中海飲食不但能瘦身,更能抗衰老、抗癌及保護心血管等。近年獲外國雜誌大力推舉為長壽飲食法,並於2019獲得「世界衛生組織」與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」認定全球最健康的飲食方法,也獲《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》評選為最佳飲食。為何地中海飲食能打倒大熱的低碳、生酮飲食而奪冠,成為營養師也認可的最佳飲食方式? 什麼是地中海飲食? 地中海飲食源自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,包括意大利、西班牙、希臘等地區。主要為大量攝取蔬果、少吃紅肉,以及從堅果、可食用魚類、雞肉攝取健康的脂肪來源等。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能有助減輕體重,更能降低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可能性。 地中海飲食的特色 地中海飲食與其他飲食有何分別?為何成為營養師推行的飲食療法?地中海飲食不用節食,注重從多樣化食物吸取所需營養,確保飲食均衡。 以下是地中海飲食的特色: 膳食纖維含量高 豐富健康蛋白質 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含有豐富抗氧化成分 油脂主要來源以橄欖油為主 攝取發酵食物,有益腸道環境 提倡適量飲酒 地中海飲食的7大好處 如你認為地中海飲食只是一時興起的減肥療法,那你便低估了此飲食。不少人不是為瘦身而選擇此方式,而是因為這已被證實為理想的健康飲食方式。好處多不勝數: 抗衰老 有助減輕體重 有助預防癌症 降低心臟病風險 減少心血管疾病 降低失智,有助提升記憶力 降低骨質流失率 地中海飲食的8大原則 以蔬果作為主要食糧:建議進食不同顏色的蔬果:如水果、豆類,堅果,從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吸取各種營養素。…

【新年2023】新年易食滯肚脹?營養師教你避開食滯陷阱、3類消滯食物飲品

相信大家已安排好一連串的團年飯及新年大餐,新年當然少不了盆菜、年糕、賀年零食等新春滋味。美食當前易食滯?以下有團隊營養師Charley Wong分享新年健康飲食的3大貼士以及幫助消滯的食物及飲品,教大家避開新年食滯陷阱。 新年飲食貼士1 |宜選低卡低脂食材 不少人在新年時也會吃盆菜,材料豐富之餘又夠飽肚,寓意盆滿缽滿,但盆菜其實處處是高脂陷阱!最高脂的盆菜食品,以腩肉為首,因經油爆香,再加入醬汁預製,每件卡路里可達230千卡;其次是連皮吃的燒鴨,每件卡路里為133千卡,脂肪含量達10克,即使是本身屬低脂的芋頭,經油炸及放在最底層,吸取大量醬汁,件卡路里亦達56千卡。 營養師Charley建議食材宜以低脂肪為首選,如髮菜蠔豉炆冬菇、花膠炆瑤柱、海參鮑魚炆冬菇,避免加入高脂肪的排骨、五花腩、鵝掌、豬手等,其餘較低卡的賀年菜式食材有海鮮如蝦、鮑魚、花膠、海參、鯪魚球;燒鴨、燒雞、白切雞等。 新年飲食貼士2 |糕點忌當正餐 年糕主要以糯米粉、粘米粉和紅糖製成,每件約 85 克的年糕已含 130 卡路里。有些年糕更用上椰油或椰汁,令每件年糕的熱量飆升至 204 卡路里,一塊約含有相等於3-6粒方糖的糖分,椰汁年糕更有大約2茶匙食油。 蘿蔔糕的製作過程中除了加入粘米粉之外,還會混合高熱量的臘腸和臘肉,因此每100克 (約 2 件) 的蘿蔔糕含有約 130 卡路里,再沾上辣椒醬、甜醬和豉油等醬汁,更是高卡、高脂和高鈉。 Charley建議可適量食用賀年糕點,但千萬不要當正餐,否則一餐已嚴重超標,她亦建議可以更健康的方式烹調,如以蒸的方式代替煎炸。 新年飲食貼士3 |以健康賀年食品組成攢盒 傳統的紅、黑瓜子的熱量高,在炒製時添加油份、鹽、化學物質(如:人工色素、乳化劑)等。Charley指可以非油炸的果籽代替,如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葵花籽,更有抗氧化效果的維生素E,而且天然不經加工炒製,是代替傳統瓜子的選擇。南瓜籽同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,包括鎂、鋅、銅、磷、錳等,有助提升身體免疫力。 糖蓮子每兩(約30g)已有相等於4茶匙的砂糖(約20g),糖分極高,建議以杏仁、開心果、腰果等取替,堅果除了含有維生素E和鎂質,還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,有效降低壞膽固醇;而核桃更有豐富Omega-3,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,對心臟健康有益。…

【Dry January】酒精敏感一定是出紅疹?酒精敏感測試、症狀、後果

Happy hour、公司春茗、生日派對、約會小酌,飲酒可是社交少不免的活動。但飲酒後滿面通紅,甚至全身出疹,總是令人尷尬。有人說這是酒精敏感的現象,到底怎樣才算是酒精敏感?真正的酒精敏感又有何症狀?以下為大家一一拆解。

小寒6大常見疾病你要知【內附養生貼士】

在香港氣象記錄中,小寒比大寒更為寒冷,可說是最寒冷的節氣。天氣寒冷特別易生病,更易誘發6大常見疾病,包括關節痛、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等疾病。 甚麼時候是2023年小寒?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,每年在新曆1月5至7日之間。2023年的小寒是1月5日。 小寒6大常見疾病 小寒常見疾病1 | 中風 溫差變化大容易超出人體生理調節範圍,造成血管阻塞或出血,引致腦中風。一天當中最容易發生中風的時間點有兩個,分別是清晨以及洗澡時。 起床時不要過急 適時補充溫開水,暖身之餘亦可避免血液過度黏稠而增加腦中風機率 洗澡時避免冷熱交替太快,建議可先用溫水洗腳,讓身體慢慢適應溫度變化 小寒常見疾病2 | 心肌梗塞 身體在低溫狀態,血管會收縮,容易引致血管阻力和血壓上升。若心臟血管本來就有點堵塞,出現心肌梗塞的機會會提升。 平時應做好保暖,適度添加衣物 避免食用高熱量、高膽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類、海鮮類等 可做適量的運動改善心肺功能,增加循環 定時測量血壓 小寒常見疾病3 | 呼吸道疾病 天冷也容易讓氣管收縮,使得氣喘、呼吸道過敏加劇。 可再多戴一層布口罩,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,降低氣喘、呼吸道過敏的機會 保持室內空氣流動,經常開窗通風,防止細菌和病菌滋生 中醫建議戒食寒涼食物如菠蘿、西瓜、雪糕及任何冰冷食物等。 小寒常見疾病4…

【秋冬轉季護膚手冊】5大皮膚類型和常見迷思

秋冬天氣變冷,皮膚也變得乾燥,導致泛紅、痕癢、脫皮等現象。香港氣候一向偏濕熱,但冬天突然降至十度,不論我們的身體和皮膚也需要適應。皮膚在轉季時容易變得不穩定,所以我們應按自己的肌膚情況,慎選轉季護膚品。

【痛風】打邊爐致尿酸急升! 痛風人士火鍋禁忌 切記避開3種食物

冬天天氣轉涼,最佳活動當然是打邊爐暖身。海鮮鍋、椰子雞煲、麻辣鍋,全部也很吸引。但原來打邊爐對於痛風患者是十分高危,不少人更因為吃火鍋引致尿酸急升。不想第二天醒來周身關節痛,便要忍痛向某些食物說不! 甚麼是痛風? 隨着現今人口老化、生活模式及飲食習慣改變,痛風逐漸成為都市人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之一,甚至有年輕化迹象。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,主要是因為尿酸過多而無法排出,沉積在關節內引起。痛風發作時,發作部位會變紅、關節發熱及紅腫疼痛。尿酸是嘌呤(purine)在人體氧化代謝後的產物。人體內的嘌呤80%是經由身體細胞新陳代謝而產生,剩下20%則主要從食物中攝取。所以要控制痛風,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是嘌呤高的食物。 為何痛風者打邊爐要小心? 因為打邊爐就是集齊嘌呤高的食物,連火鍋湯底也是!骨湯火鍋湯底經長時間熬煮,湯汁帶有大量嘌呤,配料多是高熱量、高脂肪及高蛋白質的食物,而且打邊爐會不自覺進食太多。不想因此放棄打邊爐?我們為你整合了痛風打邊爐食材指南。 打邊爐有什麼食材要避免?痛風不能吃豆腐嗎? 首先選湯底要避免選肉類和海鮮湯底,建議選擇清湯底、番茄湯底、芫荽皮蛋等,避免從湯底攝取嘌呤。雖然進食任何食物也要適量,但有些食物真的是痛風天敵。脂肪攝取太多也會抑制尿酸代謝,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。 痛風不宜進食的火鍋食材(高嘌呤) 動物內臟 貝殼類海產(青口、帶子) 紫菜 肉類或海鮮湯底 飲品方面,打邊爐配啤酒是絕配,但酒精是痛風患者大忌!酒精會產生過多的嘌呤,進而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。所有酒精以啤酒的影響為最嚴重。除含有酒精外,啤酒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啤酒花包含許多嘌呤,造成尿酸急速升高及痛風發作。 可適量進食(中嘌呤) 肉類(豬、牛、羊) 其他海產(魚、蝦、蟹) 鮑魚和魷魚 丸類 菇類 某些蔬菜(菠菜、蘆筍、西蘭花、豆腐) 健康火鍋食材,可隨意進食(低嘌呤) 雞蛋、皮蛋 烏冬、粉絲、米粉 大部分蔬菜 豆製品如豆腐雖然含有中量嘌呤,但國外研究已證實植物性嘌呤不會影響人體內的尿酸含量,因此平時可以適量補充,若不幸遇到痛風時再暫時避免即可。 哪些人是痛風的高危人士? 痛風發作和尿酸堆積與免疫力有關,因此身體狀況、飲食習慣、遺傳因子等都可能會引起痛風。以下是常見的痛風危險因子:…

【乳糖不耐】飲奶易肚痛?很大機會患有乳糖不耐症! 不能喝牛奶該如何補鈣?

為何外國人可以天天喝牛奶也面不改容,但很多亞洲人聽到牛奶就被嚇怕?全世界患有乳糖不耐症的人高達七成,當中比例最高的是亞洲人。高達九成亞洲人是乳糖不耐症患者,但只有兩成歐洲人受影響。 如果你喝牛奶會產生嘔吐感或肚痛,你很大機會是患有乳糖不耐症(Lactose intolerance)。乳糖不耐症是指體內小腸黏膜的乳糖分解酶缺乏或不足,導致身體無法充分被分解,以致消化不良。 如何得知是否有乳糖不耐? 乳糖不耐症很大機會是遺傳的,所以進行基因測試便能了解自己是否擁有該基因。建議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,獲取膳食報告。膳食報告除了能測試乳糖不耐症外,更有酒精敏感度、咖啡因敏感度、辣味敏感度、脂肪敏感度、碳水化合物敏感度等等。 乳糖不耐症原因 年齡增加:乳糖不耐症常見於成人,較少發生於嬰兒或兒童。 基因:主要由染色體隱性遺傳導致,父母雙方都擁有相同的遺傳變異,小孩便有機會患有乳糖不耐症。 早產兒:早產嬰兒尚未發育出可製造乳糖酶的細胞便出生,導致乳糖酶水平較低。 小腸相關疾病:小腸疾病可能導致乳糖不耐症,包括小腸細菌過度生長、乳糜瀉、克隆氏症等。 特定癌症治療:若曾接受胃部癌症放射治療,或曾有過化療後的腸道併發症,罹患乳糖不耐症的風險就會提高。 乳糖不耐常見症狀 患者通常在攝取乳糖後的30分鐘-2小時,便會出現以下常見症狀: 腹瀉 噁心嘔吐 腹部痙攣 脹氣 放屁 患有乳糖不耐是否應完全戒掉牛奶? 其實不用戒掉牛奶,因為乳糖不耐症對人體沒有大礙,只是症狀讓人不舒服。相反,建議患者慢慢增加攝取量來讓身體習慣乳糖。 如何治療乳糖不耐症? 益生菌:益生菌(Probiotic)可以幫助腸道裡有益的微生物生長,強化免疫力 乳糖酶藥物:服用乳糖酶藥片或藥劑,可以幫助身體消化乳糖,不過藥效因人而異。 逐漸增量:乳糖不耐症患者可逐漸加入少量含乳糖的食物或飲料,讓身體逐漸適應,強乳糖的耐受力。研究顯示在持續攝取乳糖持續 16 天後,可分解的乳糖量是原本的三倍。 和乳酸菌一同飲用:嘗試食用乳酪,因乳酪擁有牛奶的營養,同時加入了大量乳酸菌,乳酸菌能幫助分解乳糖。…

【濕疹】秋冬濕疹易復發 一文看清濕疹原因、症狀、飲食須知

濕疹真的是很難纏,夏天出汗會令濕疹痕癢無比,但冬天乾燥也會令皮膚更易脫皮等。除了天氣外,稍一不慎進行某些食物也會令患處痕癢無比。事實上,濕疹在香港常見的皮膚問題,統計顯示香港有10至20%人士患有濕疹問題。不少藝人如Sammi、舒淇、小S以及馮盈盈也曾表示受濕疹困擾。 甚麼是濕疹? 濕疹患者因發炎導致角質脆弱,令皮膚表層容易脫落,缺少保護功能,使皮膚抵抗能力減低,容易受細菌感染。患者的皮膚較為乾燥,容易受外界物質(如化學物質、致敏原)刺激,形成皮膚過敏。在顯微鏡底下,濕疹的組織切片中可以看到表皮層出現很多發炎細胞聚集,所以 濕疹常見症狀 濕疹常見症狀包括患部起紅疹、紅腫發癢、起水泡,不慎抓破水泡還會流出液體。若皮膚長期處於濕疹的狀態,皮脂膜會因受損,而導致皮膚變得乾燥並出現皮膚增厚、脫皮等症狀。 引起濕疹的原因 原因 例子 外物刺激 病毒感染、塵蟎、花粉、黴菌、羊毛、接觸刺激物質如化學物等 食物敏感 牛奶、小麥、貝類、魚類等 天氣變化 濕疹只在特定季節發生,如夏季炎熱潮濕,汗水刺激皮膚。冬季時天氣乾燥,皮膚過度乾燥 遺傳 若家族有花粉過敏、氣喘、濕疹的病史,患上濕疹機會會提高 免疫功能失調 工作壓力、飲食習慣或心理狀態影響 濕疹治療方法 濕疹患者應先行就醫,醫生會按情況建議是否需要外用藥物治療,以緩解發炎症狀。 以下是治療濕疹的常見藥物: 滋潤乳:滋潤皮膚,降低痕癢和舒緩不適。 類固醇:分別有外用及內服兩款;治療最有效的藥物之一,但同時有副作用,包括皮膚萎縮、變薄、皮膚色素改變、長毛、影響荷爾蒙分泌等。醫生會建議使用份量,切忌過份使用。 非類固醇藥劑:不含類固醇藥劑的藥物包括抗生素、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等。 組織胺:組織胺可止痕,避免患者因痕癢抓破傷口,只能短暫舒緩痕癢問題。 4招預防和改善濕疹 除了服用或塗上藥物外,患者也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舒緩症狀。…